【资料图】
“华夏子孙,脉承炎黄。”4月2日,海内外140多名黄氏宗亲聚首有着百年历史的厦门江夏堂,举办宗亲祭祖仪式,传承家风,牢记祖训。
掩藏在厦门思明区热闹的商业街旁,被誉为“厦门最具艺术价值老建筑之一”的江夏堂,曾是“闽海关旧址”,亦曾是大陆,尤其是闽南乡亲“过台湾”“下南洋”的出发地。如今,厦门江夏堂更成为台湾地区和海外,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族人后裔回大陆寻根访祖首选的落脚点。
今年3月25日起,“小三通”扩大通行人员范围,时隔3年,来自金门的8名乡亲乘坐“小三通”船舶来到厦门,和20多位在厦台胞一同走进江夏堂祭祖。
“和两岸宗亲们一起祭奠祖先,慎终追远,很有仪式感。”2020年从台湾新竹到厦门创业的黄恺嘉首次参加江夏堂祭祖,“刚刚在祭祖的过程中,我心里有一个很深的感觉,就是我虽然从台湾来,但我不孤单。”
2022年夏天,黄恺嘉从黄河入海口溯河而上,历时两个多月,她用100部短片真实记录下此行的所见所闻,当最终抵达黄河源头纪念碑时,回顾一路的艰辛,百感交集的黄恺嘉泪流满面。溯源黄河源头后,祖籍福建南安的黄恺嘉如今还想寻找自己的宗族根脉,找到自己内心回家的路。“我以为自己一直在找源头,一直在找根脉,但当我走到黄河的源头时,我发现自己从来不曾离开,一直就在华夏的文明里面。所以,走完黄河的文化寻根之后,我将进一步做祖脉的寻根。”黄恺嘉说。
据介绍,古代黄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(府址在今湖北省云梦县),“江夏堂”由此成为流传最广的黄姓郡望之一。由清末武状元黄培松奉旨建造的厦门江夏堂虽历经百年沧桑,却是连接两岸黄氏宗亲的纽带。“两岸黄氏同根同源,同种同宗。江夏堂作为大家祭得了祖先、找得到宗亲、解得开乡愁、听得见乡音的地方,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。”厦门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、厦门江夏堂文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黄伟煌表示。(记者 文洁)
关键词: